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考指南
   发布时间: 2023-09-22    访问次数: 424

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软件学院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考指南


常州大学概况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常州大学历经45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科教城、西太湖两个校区,在校生总数为2717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191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609人(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2人),留学生648人。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拥有省优势学科3个、省“十四五”重点学科8个,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学科4个,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2.5‰,材料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3.5‰。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0个学科上榜。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580余人,专任教师18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27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达74.1%。拥有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380余人次;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5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98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41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4项;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3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00余件。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创新联合体”,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7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2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51个、产学研基地537个、校企联盟458个。2016年和2021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学校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紧紧依托石油石化行业背景,精准对接“长三角”地方和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服务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在全国率先启动培养技术转移研究生的“试验田”,积极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平台。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五年来获得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14篇;2023年获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计划368项。研究生近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等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屡创佳绩。

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源于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期间历经计算机科学部(1992-1994)、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94-2007)、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2020))和数理学院(期间曾经历了基础课部(1981—2000)、信息科学系(2000—2007)、数理学院(2007—2020))。

为顺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主动优化学科、专业配置,于2017年成立阿里云大数据学院、2021年成立软件学院,形成了常州市人民政府、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慧科教育集团、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州大学校、政、企多方共建、产教融合、协调育人的办学特色和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行业应用特色化软件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办学优势。2020年,学院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2021年,学院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数学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人工智能系、基础课部、大数据实验中心、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院。有教职员工153人,教授15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2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100%,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人,36名教师有海外研修1年以上经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或行业类科技奖励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5部;获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2;获批包括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教研课题10项;完成20余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此外,合作企业有70余人参与学院的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为学院提供包括校企共建管理服务、教学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前沿技术指导、创新创业指导、企业实践指导、师资培训、夏令营、阿里第一课、社会服务等工作的支持。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2019-2022连续四年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5个本科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分别为3年和6年),软件工程专业2023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年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专业、软件工程专业2023年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专业、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入选2022年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院拥有包括江苏省石油化工过程关键设备数字孪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市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过程感知互联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阿里云本地版实验沙箱平台、阿里云实验教学平台和丰富的校、政、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其中研究生253人,留学生98 人,国内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近年来,指导学生在全国“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铜奖3项、三等奖1项;在指导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等大赛中获奖300余项;2015年以来,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7项、二等奖34项,2016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家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3,且2022年研究生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华为专项奖、中兴专项奖近五年有19余人成功考取包括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加坡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士学位就业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其中包括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等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占比54.29%

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级学科

考试科目(笔试)

招生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备注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58数据结构

复试科目:

程序设计与C语言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日制)

01石油石化智能信息处理

02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

03生物信息计算与数据挖掘

04脑机融合与机器智能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54电子信息▼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58数据结构
复试科目:

程序设计与C语言

085404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全日制)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5405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全日制)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410 人工智能【专业学位】▼(全日制)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工程中心

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858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严蔚敏,李冬梅,吴伟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数据结构习题解析与实验指导》,李冬梅,张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

(一)网上报名:报考2024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23108日至10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924日至9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2)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

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5)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特别说明:

1)报考我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2)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

(二)网上确认要求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初试

(一)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初试时间:20231223日至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试地点:按网报时选定并经确认的报考点。

复试

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确定复试细则、复试时间和复试名单,并在网站上及时公布。我校在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时,组织开展调剂工作。我校将按教育部有关政策确定并公布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对于一志愿考生,初试单科成绩略低于国家线,在本专业复试合格生源不足时,可择优允许破格复试,具体要求将在复试录取办法中公布。

录取

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复试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进行。录取考生于2024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根据我校新生入学须知要求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等原件。

奖助体系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江苏省各项资助政策,形成了丰富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奖、助、勤、贷、补、减”等多种渠道相互补充,能够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获得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2000//学年,二等奖10000//学年、三等奖8000//学年)和国家助学金(6000//学年,有固定工资收入者除外);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将获得国家奖学金,额度为20000/生;学校为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科研实践综合奖、活动积极分子等设立了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学校现有“中国石油奖学金”“扬巴公司奖学金”“联泓奖学金”“洪叶奖助学金”“腾龙奖助学金”等多个社会奖助学金。此外,学校还设有助教、助研、研管等岗位;特殊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困难补助。

学校将继续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努力提升研究生待遇水平。

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292

单位名称:常州大学

邮政编码:213164

学校主页:http://www.cczu.edu.cn/

学校校研究生院主页:http://gs.cczu.edu.cn/

学校校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yzb.cczu.edu.cn/

学校研招办联系电话:0519-86330238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主页:http://bigdata.cczu.edu.cn/

学院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大道2468

联系人:桂老师  联系电话:0519-88519920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路21号(213164)
邮箱:bigdata@cczu.edu.cn
电话:0519-88519909
管理入口

扫描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19-2020 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软件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