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应用统计学科于2024年获批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充分利用共建企业技术资源的迭代优势,将产业需求融入学历教育,形成特色突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五年,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硕士和本科生共发表了150余篇高水平论文。此外,本科生还参加了包括“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比赛,累计获得200余项省级及以上奖项。围绕应用统计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人才和学院师资优化组合,超过70%的教师具有应用统计研究背景,形成了大数据分析、生物医学及公共卫生统计方向交叉融合的学科模式。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有境外经历教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94.7%,45岁以下专任教师比例68.4%,师资结构合理。另有国家千人计划等外聘行业教师16人,深度参与应用统计领域的人才培养。
学科建有江苏省人工智能与交互国际联合实验室、江苏省石化关键设备数字孪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市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结合计算机学科优势和数字中国数字建设需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生物医药、石油石化行业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专任教师获各类科研奖励(含行业获奖)11项;主持科研项目24项,到账总经费478.39万元,年师均科研到账经费5.05万元;撰写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等应用成果67项;来自合作企业的3位企业教师获聘江苏省本科类产业教授。相关学科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质量高,约15.2%比例学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等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攻读与应用统计学科相关的硕士学位。
学科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学科充分发挥国家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优势,开展校企教师共上一门课,强化产教融合,建成校外优质实践教育基地10个。阿里云、慧科、中软等共建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将其人才培养标准、企业认证、数据资源、项目案例、数据处理沙箱实验平台、实训场地等输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学生就业推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创新文化,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为社会提供有实际价值的统计学应用解决方案。推行“千师千企”行动计划,积极建设“产学研共同体”,推进技术成果服务社会。现已建成与智能化、大数据相关产业技术前端研究平台3个,成立“智慧油气研究中心”,参与企业生产安全智能监管等项目,服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四方共创“智慧人社用户体验联合创新实验室”,参与常州智慧城市管理等项目,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此外,学科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协同育人论坛、江苏省“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江苏省高等学校“阿里云大数据技术实战训练冬令营”,2019年常州市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分论坛工作、江苏省计算数学学会年会、2021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