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专业:
根据学校教务处《关于2025届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工作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我院2025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各专业组织指导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严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质量关,对参加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做好最后的资格审查,对不符合答辩条件的,不能参加答辩。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或“维普”论文检测系统进行相似度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评分过程中严格执行评分标准,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得通过。
二、日程安排
1、5月17日(第12周周五)前:各专业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具体安排汇总至院办徐老师处。答辩安排应包括:答辩日程安排(包括答辩组成员名单、学生名单、答辩时间与地点)、答辩成绩评定具体标准和办法等。
2、5月26日(第14周周一)-6月4日(第15周周三):各专业完成小组答辩,评定成绩。
3、6月5日(第15周周四)前:学院学位委员会完成学士学位评审。学院上交会议纪要、毕业审核表等。
4、6月6日(第15周周五)前:各专业将推荐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候选名单汇总至院办徐老师处。
5、6月10日(第16周周二)前:师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的归档工作。(注:学位授予信息即时备案工作涉及毕业论文(设计)部分的导师姓名、论文类型、论文题目、论文关键词、论文选题来源、论文研究方向、论文撰写语种,一旦归档,不得变动!)
6、6月13日(第16周周五)前:根据专业推荐的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团队候选名单,完成学院答辩,并根据学校给定的名额确定最终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指导教师推优名单。
7、6月20日(第17周周五)前:各专业严格按照常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要求,集中时间安排,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归档和审核工作。6月21日前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归档材料汇总表》(附件1)电子稿交至院办徐老师处。
8、6月20日(第17周周五)前:各专业要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总结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基本情况统计、有关文件执行的情况及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显著效果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附件2)电子版交至院办徐老师处。
三、相似度检测工作组织
1、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都须进行相似度检测以及AIGC检测(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原则上毕业设计文学复制比(或全文总相似比)不高于30%,原则上毕业论文文字复制比(或全文总相似比)不高于20%,具体数字由各专业根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
推荐为校级、省级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检测结果全文相似率原则上应不大于20%。
2、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可在维普论文检测系统、中国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各进行2次免费检测。维普、知网论文检测系统检测模块已嵌入学校毕设管理系统中,学生可通过提交论文初稿、定稿进行检测,此外初稿还提供一次格式检测的机会。
3、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提交定稿前,可在学校毕设管理系统中进行2次免费AIGC检测,维普、格子达AIGC检测模块均已嵌入学校毕设管理系统中。本年度AIGC检测结果不设置数值标准,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AI工具使用说明》以及AIGC检测报告综合评判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
4、学院根据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检测时间,答辩前,所有学生均需提供毕业论文(设计)相似度检测报告以及AIGC检测报告,报告单结果须经指导教师审核确认。指导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切实担负起对学生毕业论文学术规范的审查职责。
5、毕业设计(论文)检测结果是学生毕业学术水平及诚信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而不是绝对指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须结合专业特点,优先评判论文内容,不以检测重复率搞“一刀切”。
四、学校论文抽查
根据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要求,所有的本科生完成学位授予后,论文将上传至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论文抽检。为确保我校论文质量,学校将严格实行论文抽检制度,严厉杜绝撰写过程中抄袭、代写、买卖及篡改已有科研成果等学术部端行为。为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学校将于答辩后组织全校范围的论文抽检工作,重点对选题意义、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等进行合格性考察。论文抽检将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对于抽检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学校将通知学生整改,合格后才能取得学分;对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经查实后将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五、答辩的组织
1、学院答辩:以学院为单位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学院负责人担任委员会召集人,秘书另定。院公开答辩委员会成员总人数不少于5人。教务处将根据学院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安排组织观摩交流。
2、小组答辩:由专业负责人组织进行,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讲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每个答辩小组的教师原则上应不少于3人,且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即原则上指导教师不得参与本人指导学生的答辩。
六、答辩、毕业设计(论文)评审及成绩评定
1、学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委员会成绩评定工作的指导,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的规范性、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2、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采用结构分制,即指导教师评分、评审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原则上为30:30:40。
3、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每个专业总体的优良率不超过60%,其中优秀率不超过20%。
4、具体成绩评定标准请参见附件3中各项表格所列出评价指标。
七、学位信息即时备案数据采集
根据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关于做好学位授予信息即时备案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自2024年6月1日起,学位授予信息实施即时备案。学校在报送学位授予信息同时,需要一并报送学生论文相关信息,包含:导师姓名、论文类型、论文题目、论文关键词、论文选题来源、论文研究方向、论文撰写语种。以上字段在毕设系统中已设置为必填项,请务必认真填写(其中论文题目、论文关键词、论文研究方向两两之间不得相同),此字段将会上报至教育部关联学生学位信息。
八、其他说明
1、评阅教师在评阅学生论文时,需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修改意见表(评阅教师用表)》,并于答辩时返还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对毕设材料进行整改。整改情况由指导教师负责审核。
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由学院负责收回归档,并至少保存四年。
其中学生资料袋内应包括:
1) 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材料: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翻译及原文、前期检查情况记录表;
2)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情况表;
3) 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
4) “中国知网”或“维普”检测系统提供的查重报告(需有指导教师签字);
5)“AIGC”使用声明以及检测报告(需有指导教师签字)
6)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表》;
7)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修改意见表(评阅教师用表)》;
8)教师指导过程记录
学院保存的教学过程管理资料应包括:
1) 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2)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
3) 毕业设计资料袋。
3、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表(附件4)待专业答辩工作完成后收齐交学工办存入学生档案袋。
附件3:存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表.doc
附件4:存入学生档案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表.doc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软件学院
202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