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上午,《华罗庚学科沙龙——人工智能技术前沿论坛》在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白云楼4楼报告厅举行,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国家杰青刘青山,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杰青兰旭光,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软件学院院长、国家杰青李泽超,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韩军功受邀出席。校党委书记徐守坤、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石林、副院长刘毅、学院部分青年博士和研究生共同参会,论坛由石林主持。
首先由徐守坤致欢迎辞,简要回顾论坛缘起与常州大学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重塑世界,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本次论坛将搭建师生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平台,有力推动我校计算机等学科的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徐守坤致欢迎辞
论坛依次进行了四场精彩学术报告:《世界模型驱动的机器人自主作业与协同决策及应用》、《开放场景下视觉表面缺陷检测》、《情感智能计算:从表情到多模态》、《多模态智能:从任务专用模型到通用智能框架》。四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学术前沿性,不仅深入剖析了技术背后的核心算法原理与理论创新突破,更结合实际场景,展现了技术落地的可行性与产业应用前景,为参会者提供了可借鉴、可探索的创新研究思路。

兰旭光学术报告《世界模型驱动的机器人自主作业与协同决策及应用》

李泽超学术报告《开放场景下视觉表面缺陷检测》

刘青山学术报告《情感智能计算:从表情到多模态》

韩军功学术报告《多模态智能:从任务专用模型到通用智能框架》
兰旭光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习、多智能体博弈及人机共融协作等。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仿真学会 “智能无人系统建模仿真”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出版编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 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担任国际期刊IEEE TNNLS等期刊编委。曾担任IEEE CYBER2019和ICIRA2021大会联合程序主席,IEEE RCAR2023和ICIRA2024大会主席,IEEE高级会员。
李泽超简介: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软件学院教授、院长,研究兴趣主要是多模态智能分析、计算机视觉等,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攀登项目、江苏省杰青项目等;入选国家 “万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发表CCF A类期刊和会议论文70余篇,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得ACM MM Asia 2020和2024两年度最佳论文奖等;担任IEEE TPAMI, TNNLS, TMM, TCSVT等期刊编委。
刘青山简介: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图像理解、人工智能交叉应用等研究,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2030人工智能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曾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江苏省特聘教授等。带领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多媒体专委副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
韩军功简介: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兴华讲席教授(长聘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讲席” 计划。回国前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讲席教授,领衔计算机视觉团队。研究涵盖多模态感知、类脑学习与具身智能,三项AI技术产业化,音视频检索获CSI创新奖并助力企业获艾美奖。论文被引超3.3万次,H指数84,连续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及0.05%高被引学者。4本IEEE Transactions副主编,BMVC’25主席,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IAPR、AAIA会士。


